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哈两国元首参观了“哈萨克斯坦-中国千年对话”艺术展,陈列的中哈两国艺术珍品来自哈萨克斯坦国家艺术博物馆:绘画、瓷器、丝织品……诉说着中哈两国的世代友谊。
△设在总统府内的“哈萨克斯坦-中国千年对话”艺术展(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中哈两国元首共同观看了哈萨克斯坦歌剧演员玛依拉用中文演唱的歌曲《映山红》。这首旋律优美的中国歌曲,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40多年来一直为人们传唱。
本次出访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等媒体发表题为《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携手开创中乌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署名文章。
在《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这篇文章中,习近平主席提到: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明代外交家陈诚等都曾经到访哈萨克斯坦,“东方亚里士多德”阿里·法拉比、“诗圣”阿拜·库南巴耶夫等哈萨克斯坦历史文化名人在中国也为众人知晓,他们的故事至今在两国民间广为传颂。
哈萨克斯坦建有5所孔子学院,中国4所高校设立了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2所院校开设了哈萨克语专业,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同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感人故事被搬上荧幕,哈萨克斯坦眼科专家卡培拉别科夫24年如一日在中国黑龙江大庆眼科医院接诊近20万名中国眼疾患者。
在《携手开创中乌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这篇文章中,习近平主席提到:
“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这是1300多年前中国唐代玄奘法师笔下描绘的撒马尔罕富饶美景。
双方开展了艺术节、文艺展播、展览、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互派留学生、翻译出版书籍、拍摄电影、译播电视剧、开展地方交往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如火如荼,有效促进两国民心相通。
文明交流互鉴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最牢固的基础。
上合组织成员国一直秉承“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遵循《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在保证成员国安全、促进成员国务实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其中,文明的交流互鉴、文艺的情怀担当为筑牢“上海精神”命运新纽带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次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时,习近平主席都非常关注成员国间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他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最牢固的基础在于文明互鉴,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心相通。我们要倡导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来跟随小艺,一起学习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有关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方面的论述。
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打牢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要支持商界、学界、媒体、智库、文艺团体等各行各界,全方位开展友好交往和人文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筑牢本组织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各国人民结下的深厚传统友谊。我们应该继续弘扬丝路精神,夯实本地区各国友好交往的民意基础,让各国人民互信互敬,共建和谐、安宁、繁荣的家园。中方支持拓宽本组织各国民间和社会交流渠道,深化文化、教育、卫生、旅游、体育、媒体等各领域交流合作。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人文合作不断发展,为各国民众加强相互了解和友谊搭建了重要桥梁。成员国境内的历史古迹是人类共有的文明财富,中方愿为各国开展古迹修复和考古合作提供支持。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拉紧人文纽带。我们要促进各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心灵相通,使睦邻友好合作事业永葆活力。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在此交融汇聚,相得益彰。我们要珍惜本地区文明多样性这一宝贵财富,摒弃文明冲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各国人民世代友好、共同发展进步注入持久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
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增进各国睦邻友好,夯实上海合作组织长远发展民意基础。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扶贫等领域打造更多接地气、聚人心项目,用好青年交流营、妇女论坛、媒体论坛、民间友好论坛等平台,发挥好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等社会团体作用,搭建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访问上合组织成员国时,习近平主席经常参观当地文化古迹,观看文艺展演,发表演讲、引经据典,通过各种方式推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来跟随小艺一起了解习近平主席出访和参加上合峰会时的几个文化故事。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说到:“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俄罗斯人民所熟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有着深厚基础。”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他讲述了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与哈萨克斯坦的故事: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有一条冼星海大道,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和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参观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探寻古丝绸之路上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共商推进中国和中亚人文交流。
2013年9月10日,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卡里莫夫总统陪同下,在撒马尔罕参观兀鲁伯天文台。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中国古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他表示,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召开。这是9日晚在青岛举行的《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文艺情怀温润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不仅有助于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而且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远离贫困、暴力、战争,实现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合作共赢具有重大意义。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需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要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文化、文艺活动,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
也因此,“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要求不同文明、文化、文艺间的交流对话、相互传播。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通过文明、文化、文艺展现的人文精神,以文化人、以文培元,践行文艺的情怀、文艺的担当、文艺的价值,为筑牢“上海精神”命运新纽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